
11月9日晚,十五运会开幕式举行路易泽,千年古港广州港以一种别样的方式亮相。
文体展演环节,第一章《同根同源》以“1000多年前,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回望文明时空,以“100多年前,就是在这里打开了近现代中国进步的大门”纵览奋斗征程,以“4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首先蹚出来一条经济特区建设之路”咏叹改革开放的时代史诗。

画面中正展示港口装卸作业。
在该章节目《千年海丝》中,还原了海上丝绸之路千帆竞发的盛景。现场介绍,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千百年来,无数艘大船满载着货物和友谊从这里扬帆起航。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盛,传播和平。


三江交汇,6000年冲击
从汉时开辟的“南海—印度洋远洋航路”,到唐时“广州通海夷道”贯通亚非的万里海上商路;再到明清“一口通商”成为东西方贸易唯一桥梁,及至如今181条外贸航线串联起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广州港作为世界上持续繁荣两千多年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当之无愧的起点与核心枢纽,为新时代弘扬海丝精神、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支撑。
广州港地处珠江三角洲北边边缘,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集之处。清代《顺德县志》记载,远古时,“五岭以南,皆为大海”。据史料记载路易泽,在中原人还没进入岭南之前,今天的珠江三角洲所在之地,是一片较浅的开阔海湾,今日广州之所在,当时被称为“南海”。
6000多年前,东、西、北三江的输沙不断在海湾上淤浅,形成了一个东西走向的溺谷湾,就是海边的河谷或山谷被海水淹没后,形成的像漏斗一样的狭长三角湾。当这个东西走向的广州溺谷湾形成时,广州港就在溺谷湾的湾头河口区。当时的海潮由伶仃洋汹涌而来,滔滔海浪可以直拍今越秀山南麓。正是“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时光荏苒,随着海潮渐退,海岸线南移,珠江的轮廓,逐渐呈现在古广州城下,广州港便是由溺谷湾变化而来的。

画面中正展示港口装卸作业。

一部港口史,半部广州史
从先秦时期到今天,在两千多年的海风吹拂下,珠江三角洲从无到有,广州港也历经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但即使广州附近海岸线以及西江、北江等干支流交汇广州的路线在不断变迁,三江汇流在广州东面(今黄埔一带)入海的总体格局还是基本保持不变。西江、北江流经广州,通过珠江前后航道汇流入海。这种江海交汇的优势使历史上的广州在珠江航道上自然形成多个内港码头,如秦汉以来的兰湖码头、泥城码头、坡山码头、西来初地码头,唐代的光塔码头、戙船澳码头,以及宋元明清的西澳、东澳、蚬子步码头、天字码头、十三行码头等。
这些内港码头与城区紧密依存,蕃商云集,自然形成繁荣的商贸区,与狮子洋上的外港码头功能各异,同担责任,共同组成了历史上著名的广州港。

一直以来路易泽,珠江是我国优良的航道,河流的含沙量较少。而广州距离三江的主要出海口又稍远,输送到此地的泥沙较少,故能在长时期内维持一定的水深。数千年来,广州港都具备了河港、海港兼有的功能,这也是广州港能够千年不衰的地缘优势。
一部港口史,半部广州史。兴起于秦汉,发展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蓬勃于当代,广州港与广州相伴而生。
早在秦汉时期,广州港已具相当的规模,载着丝织品及岭南特产等物品的货船由广州港扬帆起航,通过印度南海航线去往世界各地,换回明珠、璧琉璃、香料等奇珍异宝,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
到了唐代,开辟了从广州至波斯湾中西交通史上著名的远洋航线——广州通海夷道,使广州对外开放的纽带从汉代的东南亚地区延伸到了波斯湾沿岸及东非各国。
宋代的海外交通和贸易,在唐代大发展的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荣,广州仍然是全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商贸中心。
明清两代两次撤销其他通商口岸而独留广州“一口通商”,出现了清代广州海外贸易的繁荣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广州港迅速崛起,整合内港区杂乱无章的老旧码头,在黄埔老港建设了一批万吨级泊位,确立了华南地区主枢纽港的地位。2000年以来,广州港按照城市向南发展战略部署,开发兴建南沙港区,相继建成小虎岛石化码头集群、沙仔岛汽车码头集群、龙穴岛集装箱码头集群,成为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的主力承载区,也成为南沙区开发开放的重要引擎。在南沙港区带动下,城市发展因港而起,因港而变,南沙港区成为广州市“南拓”战略实施的龙头。


读懂广州,读懂广州港
开幕式现场介绍,海上丝绸之路千年兴盛,传播和平。这在广州港得到了充分印证。
公元750年,著名航海家艾布·阿比达驾驶双桅木帆船“苏哈尔”号抵达广州,开启阿拉伯帝国和大唐王朝之间的海上贸易航道,促进中华民族同阿拉伯人民几个世纪的经济文化交流;1698年“安菲特利特号”从法国西南部的拉罗谢尔港起航,朝着遥远的东方大港广州作了一次“直航”,拉开了中法两国远洋贸易的序幕,推动了东西方思想、文化、艺术的交流、互动。
1739至1745年间,“哥德堡号”3次广州贸易之行,见证了280多年前中瑞文化经贸的友好交往。1784年“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港,作为美国独立建国后第一艘来到中国的美国商船,记录了两国人民“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开创性合作交流成果。

数千年来,通过广州港跨越海洋的大型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已经成为把广州推向世界并产生国际影响的经典范例。一艘艘古船带回“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不仅仅是广州丰饶的物产、人民的友好和热情,更重要的是给世界各国带去全新的广州印象,包括广州独特的区位优势,一流的基础设施优势,完善的产业配套和集聚优势,以及健全规范的市场环境。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为广州打开了迈向国际化、全球化的大门,世界从广州进入中国,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
如今,广州港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主枢纽港、“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航线枢纽港,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和综合效率稳居世界前列,内贸集装箱、煤炭、粮食作业量全国领先,滚装汽车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基础设施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千年海丝一脉相传,千年古港向海而兴。
南方+记者 柳时强路易泽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