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几天,我国海军公开的一段福建舰最新海试视频,引发外界广泛关注。视频中隆源配资,我军三款舰载机,歼-15T、歼-35和空警-600等悉数亮相,在福建舰上完成了弹射起飞与降落。这也标志着福建舰正式具备了设计之初最核心的战斗力标准,即电磁弹射和舰载机回收功能。
而被广泛关注的一个点隆源配资,就是福建舰长久以来,被很多国外媒体质疑,认为美国“超级航母”上的电磁弹射故障率极高,中国作为“后来者”电磁弹射技术和实际应用恐怕差的更远。福建舰的真实战力恐怕比中国媒体和中国分析人士评估的要低很多。而这次中国海军放出来的视频,算是一举打破外界质疑。美国人没干成的事情,中国首先完成了。这种突破的背后是马伟明团队数十年的技术攻关,从2008年原理样机突破到2025年实战化应用,中国用不到二十年时间走完了美国半个世纪的技术历程,创造了现代海军装备发展的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隆源配资,这次福建舰以空警-600、歼-35和歼-15T的协同亮相,揭示了福建舰作战体系的完整度。空警-600搭载第二代氮化镓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较美军E-2D“鹰眼”提升40%,可在数百公里外构建预警屏障。
而歼-35作为最新一代隐身舰载机,雷达反射截优于F-35C的0.065㎡,可担任突破敌方防御节点、破坏关键平台和设施的职责。而歼-15T作为弹射型重型舰载机,凭借更大的载弹量,承担起对海、对陆攻击的重任。三者形成“预警探测-隐身突防-火力打击”的立体作战体系,使福建舰的攻防体系更为完善,制空、制海能力均远超传统滑跃航母。这种体系优势在台海巡航中得到初步验证,9月福建舰南下穿越台湾海峡时,由055型驱逐舰护航的编队展现出的协同作战能力,让美日台相关监测系统陷入罕见的情报滞后状态,侧面印证了中国航母战斗群的实战化水平。
反观美国,福特级航母自服役以来,电磁弹射系统故障频发,今年9月的最新故障,更是导致了福特级航母的例行飞行任务被迫缩减,其先进拦阻装置无故障工作周期仅460次,仅为设计指标的3%。更严峻的是,二号舰“肯尼迪”号因技术问题建造停滞,不得不拆件支援福特号,这种困境与福建舰的快速推进形成鲜明对比。
从辽宁舰改装训练到福建舰实战部署,中国航母用十二年时间实现了从“有没有”到“强不强”的跨越。福建舰此次完成的,不仅是一次技术验证,更是对传统军事科技霸权的突破。当空警-600的雷达波束划过西太平洋,当歼-35的隐身轮廓起降在航母甲板,世界看到的应该不仅是中国海军的崛起,更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范式创新。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