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量子位智库 Author AI 100 组委会长富配资

新一季度的「AI 100」双榜单已经出炉。
AI 产品正迎来竞争变数最多的时期,互联网巨头的全产品矩阵布局正形成生态优势,而初创公司也选择切入不同的细分人群,围绕目标用户优化产品体验,力求成为下一个" Cursor "。

△点击图片跳转榜单发布原文
几个关键数据展现的趋势,值得特别关注:
瓶颈已显:Web 端 AI 产品总访问量和 MAU 在上一季度处于增长停滞状态,数据持平在 6 亿和 1.3 亿人次,其中头部产品数据普遍出现轻微下滑。
多点开花:AI 产品用户规模和用户活跃的增长引擎从通用头部产品转变为长尾的高细分产品,一批上线半年内的应用迅速成长为腰部产品,AI 健康等新兴赛道表现令人瞩目。
Agent 产品价值验证:以扣子空间、百宝箱等为代表、侧重 Deep Research 的综合化办公 Agent和以 RoboNeo、小云雀等为代表,侧重特定行业 Know-how 的垂直赛道 Agent用户增长十分亮眼。
这些趋势背后,释放出怎样的行业信号与变局?
基于自有数据平台,量子位智库对 1000+ 款 AI 产品(涵盖 Web 与 APP 双端)进行了系统观测与分析。
以 2025 年 9 月为观测节点,从用户规模、用户新增、用户活跃与用户粘性等多个维度切入,试图还原当前 AI 产品真实的竞争生态。
APP 端 AI 产品现状 1、用户规模 TOP 10 产品
长富配资
总体而言,用户规模数据量级在 1000 万以上的共有23款产品。
2、用户新增 TOP 10 产品

新增千万级产品包括豆包、夸克、即梦 AI、腾讯元宝四款产品。9 月的新增百万级产品共 24 个,相比 6 月(16 款)增长明显。
3、用户活跃 TOP 10 产品
从用户活跃(APP 端 2025 年 9 月 DAU)维度看,TOP 10 产品包括:

AI APP 的活跃用户实现跨越式增长。今年 9 月平均每天有近3 亿人次在使用 AI APP,数据相比 6 月增长近 50%。
头部产品的 DAU 持续稳定,共8 款产品 DAU 超千万。其中,WPS 突破 6100 万,TOP 2 至 TOP 4 的 QQ 浏览器、豆包、DeepSeek、夸克均超过 2200 万。
腰部以上产品是活跃用户增长的主要贡献者,DAU 在百万级以上的产品从 6 月份的 15 个增加至20 个。
APP 端 AI 产品现状分析 Web 端 AI 产品现状 1、使用规模 TOP 10 产品
从使用规模(Web 端 2025 年 9 月总访问量)维度看,TOP 10 产品包括:

访问量千万级的 Web 端 AI 产品依旧维持在10款长富配资,DeepSeek、豆包和夸克的访问量位列前三。TOP3 产品访问量在整体 Web 端 AI 产品中占比达到47%。
与数据趋于稳定的 DeepSeek 和夸克相比,TOP3 中的豆包 9 月访问量达到 8500 万,比 6 月份增长约 2500 万,后劲十足。
百度 AI 搜索 9 月份的访问量相比 6 月增长超 1800 万,涨幅达到 74%。
2、用户活跃 TOP 10 产品
从用户活跃(Web 端 2025 年 9 月独立访客数)维度看,TOP 10 产品包括:

MAU 百万级产品共有19个,内部位次有所变化。百度 AI 搜索的月活数据连续两月显著增长,稳定在千万级梯队,也取代通义,占据活跃用户的 TOP2 位置。
豆包 Web 端 6 月时月活用户约 820 万,9 月已突破 1000 万。
3、用户粘性 TOP 10 产品
从用户粘性(Web 端 2025 年 9 月人均访问次数)维度看,TOP 10 产品包括:

用户粘性的 TOP 10 被 AI 办公效率应用和 AI 智能助手应用"垄断"。
莫高设计以 9.5 次的平均访问次数领先 DeepSeek 等其他 AI 产品。人均访问次数在 5 次以上的一共有23款产品。
Web 端 AI 产品现状分析
9 月 Web 端 AI 产品总访问量超过6 亿,相比于 6 月的 5.7 亿有所增长;总活跃用户数约为 1.24 亿,和 6 月相比基本持平。
头部 Web 端 AI 产品的访问量和活跃用户都有所下滑。访问量 TOP 10 的门槛从 6 月的 1900 万下降到 9 月的 1700 万,月活 TOP 10 的门槛也由 370 万下降到 340 万。
一方面是因为,头部产品本身普遍推出桌面端。
以夸克和豆包为开端,从"工具"向更有助于系统(截屏、全局快捷键、消息推送)和数据(自动采集文档等)深度集成的沉浸式"工作台"转变。
在全球范围内,类似 Perplexity Comet 和 Arc 的 AI 浏览器形态目前热度更高,在国内对标为 QQ 浏览器和夸克浏览器。
但量子位智库认为,随着 Agent 能力的普遍植入,能够自动视觉识别并存储理解信息,完成浏览、点击等虚拟机操作的桌面端形态会更符合国内用户的习惯。
现有代表是 Kimi 的OK Computer模式和阶跃星辰的桌面伙伴小跃。
预计未来 AI 产品的桌面端会在定位上和 Web 端进一步区分,桌面端基于 Agent,侧重执行,Web 端则侧重相对简单的信息再处理。
另一方面是因为,有相当的流量被 AI Agent 或者 Agentic 类产品分走。
作为新兴赛道,Agent 品类在本次旗舰 100 榜单中共有 7 款产品入围,其中扣子空间、蚂蚁百宝箱都是发布首次即入榜。
由于能够端到端交付成果,并以 Web 端曾主打的 AI 搜索为核心亮点,AI Agent 类产品不仅挤占了 Web 端头部产品的空间,也对 AI 搜索、AI 写作、AI PPT 等多个效率类细分赛道进一步挤压。
除效率类外,平面创作类细分赛道的流量也明显受到了星流和 RoboNeo两款创作类 Agent 产品的影响。
专属 AI 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 AI 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
长富配资
联丰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